字体
关灯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二十五章 宋金议和(第1 / 2页)

刘光世被罢黜之后,南宋朝廷明令把淮西军归都督府统辖,绍兴七年六月,在张浚的大力推荐下,他的另一名亲信吕祉被委派为淮西宣抚判官,负责管理一切军务。

其实淮西军内将校之间本来就充满矛盾,尤其是王德与酈琼本来就是刘光世麾下左右两员大将,平起平坐;这次军权变动,朝廷单独将王德升任为都统制,引起酈琼极度不满。

酈琼首先与其所部八位小将,联名向都督府告发王德的罪状,王德也反告酈琼等人;吕祉完全没有能力处理,只能将军中状况以及酈琼等人罪行密报朝廷,建议中央派其他将官来分其兵权。

不料,吕祉派人送往建康揭发酈琼等人罪状的密信,居然被酈琼半途截获。这个消息散播开来,全军将校人人自危。尤其是为首的酈琼、靳赛等人,马上决定背叛南宋去投降偽齐。

次日清晨,他们成群结队进入吕祉的住处,酈琼帐下驍将赵文一马当先,抓到吕祉一阵质问闹嚣,吕祉这才知道密报被截,欲逃无门,只好任凭酈琼等人劫持。酈琼等人带领四万士兵,加上被裹挟的随军老幼和部分当地居民,总数共达十万人以上,北上前往偽齐。

他们到达霍丘县后,酈琼令人把吕祉杀害,然后便带领这支庞大的队伍,全部归降偽齐政权。

这次事件,史称「淮西兵变」。

从刘光世被解除兵权,1直到酈琼叛降偽齐,其中的关键转折,完全都是张浚所主导。结果造成赵构与岳飞这对生死兄弟之间的严重裂痕,更使淮西军的防区出现破洞;所以张浚到九月初便被罢免了宰相和都督等所有职位。朝廷重新起用他的死对头赵鼎为宰相。

张浚派到岳家军担任宣抚判官的张宗元,八月初从鄂州回到建康之后,立即把他在岳家军营中的印象向高宗报告,其中有一段叙述说:「将帅辑和,军旅精锐。上则稟承朝廷命令,人怀忠孝;下则训习武技,眾智而勇。」

总之,张宗元认为岳家军上下团结,眾志成城,表示岳飞平素治军严明,赏罚公平,而且人人忠孝,熟习武技,是1支战斗力极高的劲旅,希望朝廷赶快请岳飞恢復视事。

岳飞回到鄂州不久就听到淮西军叛变的消息。心中实在担心,自己与高宗之间才刚刚出现裂痕,许多人都认为自己恃功骄恣,对皇上大不敬;偏偏这时又发生大将叛逃事件,他担心这会使朝廷对武将產生提防心态,影响到北伐大计和全盘战略。因此他马上先上疏给高宗,对他进行安慰,并表示自己愿意率军前往淮西去负责防守。

高宗虽然没有答应岳飞将屯驻地移师江州以兼顾淮西防务,但是对于岳飞如此关心国事还是予以嘉奖,并且下詔给岳飞说:「蘄阳、江州两处水军今后也由你统筹指挥,以防意外。」

从此,岳飞就经常利用水军船隻,前往江州作短期的驻扎行动。

从以上这些互动看来,这两兄弟虽然差点闹翻,但是回头1想,两个人都还有许多事必须仰赖对方,所以都是小心翼翼的处理双方关係,深怕再生枝节。

却说那金国四太子兀朮,突然向金熙宗奏报刘豫与岳飞通谋,议请废之。尚书省也说刘豫治国无方,当废其位以绝后患。

绍兴七年,金熙宗派遣完顏昌与金兀朮假称要伐宋,率兵前往汴京,刘豫毫无防备,一下子就从皇帝变成阶下之囚。

岳飞在江州获知这个消息,与手下诸将都欢喜异常,认为除去1大障碍,北伐中兴有望。

谁知道这根本是秦檜与完顏昌、金兀朮三人早就密谋合作炒出的一盘好菜,让宋高宗与金熙宗都难以拒绝。

在金国方面,对宋战争本来一直都是无往不利,如今不知从哪里冒出一个岳飞,与他这么多次对战,无论哪个人领军居然从来没打败过他。前一阵子听说南宋朝廷要交给他三十万大军,此事万一成真,让他分兵北伐,到时候鹿死谁手真的很难说。至于刘豫的偽齐,1碰到岳飞更是像纸糊一般毫无抵抗之力,不如将他废了以示善意;黄河以南的土地,最有价值的襄阳六郡早就丢了,剩下那些又不好管理,索性一起还给南宋,再加上释放高宗生母韦氏回国,这份大菜端上来,高宗绝对不可能不接受。

在高宗方面,立国之初诸事不顺,颠沛流离,把他的胆子跟胃口都吓小了。就算岳飞连胜皆捷,他的心愿也只是希望能确保偏安东南,即使让他放胆去想,顶多也就是从「分江而治」变成「分河而治」。如今不需打仗,不必担心打输,更不需担心将领尾大不掉,金人直接把土地奉上,就算为此要他付出多少金银也无所谓。此外,高宗素以孝母闻名,如今金人愿意释放韦贤妃更是命中他的要害。

其实秦檜从金国回来就跟高宗邀功,说任务圆满成功,请高宗静待金人愿意释放韦贤妃的好消息;还预告不只如此,到时候也许还有更让朝廷高兴的事。

所以不久高宗便下詔,将秦檜再度担任宰相之职。

关于合约双方互派使臣沟通之后,金国开出的第一项条件就是高宗必须对金国行君臣之礼;光这一项,高宗与满朝文武就无人同意。全国军民也纷纷发表意见认为绝不可行。

后来宰相秦檜以及出使金国的王伦与金国使臣达成协议,宋只要把金的国书供奉在宫中,高宗则不行臣礼而定此事。

另以徽宗去世未满三年,高宗尚在守孝服丧期间,不宜牵涉外交事宜为由,决定让秦檜以宰相的身份前往金使萧哲住处,代理接受国书。此外,金国希望百官都参加受书仪式以示郑重,最后决定让省吏们身穿朝服为前导,护送国书放入宫中。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