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被休,但成为女帝 第138节(第1 / 2页)

今年的八月,长江下游淫雨霏霏,终日笼罩着一层雾气。

郗归先后与亲信、阁臣商议防治水患之事,直到丑末才歇下。

潺潺的雨声冲刷着地面,击打着窗扉,仿佛隔绝了人世间一切喧嚣与污秽。

一声惊雷骤起,宛如在郗归耳边炸响。

她心有余悸地看着床帐,数着自己的心跳。

就在方才,郗归梦到桓元疯狂地冲到她跟前,直拉着她往暴雨里去。

起初,他还假意怀旧,虚伪地说道:“姑姑,从前沁芳阁内,你也是这样与我一道听雨的。”

到了后来,他温和的假面被大雨冲掉,便露出了一副疯狂的魔鬼面孔。

他说:“我的名声不干净了,你也好不到哪里去!姑姑,你既不愿做我的皇后,那就与我一道下地狱吧!”

电闪雷鸣之下,桓元狰狞的面孔,成了郗归这场梦境的最后注脚。

她闭上眼睛,于又一次的惊雷中想道:“这意味着什么呢?桓元向来疯狂,此番虽在长安称帝,可却根基不稳,委实不能说有多大胜算。他会甘心于这样的结果吗?如果不,他会怎么做呢?”

郗归在脑海中反复回想着因战况变动而生了变化的舆图。

江左北伐,历来有两个弱点:一者为兵,一者为马。

这些年来,郗归靠着给将士们待遇和尊崇,终于让从军成为了北府军治下最为光荣、最有盼头的出路之一,北府军再也不缺兵员,就连民兵训练,也蔚然成风,根本不怵桓氏与胡人。

然而马匹却始终是江南的弱点。

纵然北府军专门成立养殖战马的部门,也难以保证那些来自西南与代北的马匹,能够真正在江南的土地上繁衍下来。

北府军必须打通一条真正属于自己的、能够获取马匹的通道。

拓跋部在北方的国土,一直绵延到了柔然以南。

如此广袤的土地,北府军根本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拿下。

更何况,柔然骁勇,不亚于五胡,纵是击败了拓跋部,也必将陷入与柔然的缠斗之中。

可对于眼下的中原大地而言,休养生息比什么都重要。

民力,还远没有达到足以远征至此的地步。

那么,要想获得战马,就只能打通去西域的通道,抑或是,将巴蜀之地据为己有。

而这两处,如今都在桓元手里。

桓元的自立,彻底打消了郗归的最后一丝顾虑。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既然桓元已经决意撕破脸,那么,就准备为北府军让路吧。

谢墨已摩拳擦掌了许久,不如便索性西去,将他在江淮之间的活动范围,扩展到江夏、竟陵一带,甚至是,拿下襄阳与荆州。

荆州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的重要性,桓元一定不会轻易放弃,谢墨若僵持在此,恐怕会耗费许多时日。

郗归在风雨声中沉吟着,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若让朱庠去荆州战场,谢墨倒可以从北方西征,去打河东郡,以及陕县、弘农和潼关。

对了,还有江州。

江州幅员辽阔,东临海域,西至茶陵,北接大江,南至汝城。

既然桓元已经将重心放到了长安,自立为桓楚的皇帝,那么,也是时候吐出江左的江州了。

太昌九年秋九月,朱庠率北府军连克江夏、竟陵二郡,与桓楚逆军战于襄阳。

同月,迟眉率女军围平阳,谢墨带兵攻陕县。

何冲则返回江南,连取寻阳、豫章二郡,临川、庐陵、安成诸郡见此情状,纷纷易帜,背离桓氏。

战事正酣之时,一则流言悄悄传播了开来。

第197章 交卷

太昌九年十月, 驻守下邳的北府军接连攻克东海、琅琊二郡,江左举国欢腾。

中朝所封亲王,与属地士人关系颇密,甚至姻娅相连, 主臣相托。

辟王国士人为掾属, 更是时人眼中司空见惯、习以为常之事。

元帝践阼之前, 乃是中朝的琅琊王。

而与之共同创立江左基业,开辟“王与马共天下”之局面的丞相王引, 便是出身琅琊临沂。

至于东海, 则是八王之乱后期, 赫赫有名的东海王司马越的封国。

后来东海王在出征石勒的途中忧惧而死,八王之乱彻底终结。

五胡之乱的序幕终于完全揭开,异族的铁骑横行中原, 元帝与王引则继承了东海王司马越与琅琊王氏王衍所留下的政治遗产, 放弃在北方与诸胡争锋的打算, 决意投身东南,再创基业。

事实上, 当日拥立元帝在江左践阼的侨姓世家, 大多都是出自东海、琅琊二郡。除了琅琊国内的诸葛氏、颜氏外, 更有不少东海王原本的属臣。

这些人本就出身山东,即便并无北伐的雄心壮志与能力禀赋,也对故国颇有几分怀恋。

也正因此,北府军在东海、琅琊二郡的胜利,大大抚慰了这群南迁世家的心灵。

这群世家子弟虽不通武艺, 可却最擅长舞文弄墨、附庸风雅。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