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我全家都带金手指 第155节(第2 / 2页)

跑到仓房找秀花。

甜水一边掀起衣襟,用衣襟沾不存在的眼泪,一边坐在秀花身边告状道:“太姥姥,我命好苦啊,娘要打我,姥姥也对我不好。可我是为了谁啊?我不就是为了这个家。”

秀花:“……你出门,是想要为这个家做什么。”

“采蘑菇啊,想让太姥姥吃小鸡炖蘑菇。

太姥姥,你想不想吃。

可我和你说哈,家里有鸡,没蘑菇,咋吃啊?

她们还不让我出门采,这啥时候才能吃上啊。”

秀花脸上带着笑意,看来是她给这孩子吃馋了,扯着甜水的小手进了灶房。

没一会儿功夫,里面就传出了甜水的笑声。哄好了。

搞得今日来家里盖猪圈儿的村里人,全都知晓甜水吃了糖葫芦。

一个个直咂舌。

看来左家条件真的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好了,有那么位秀花老祖宗坐镇,家里的小娃娃吃个破果子,外面都裹着糖。哄孩子竟然用糖哄。

所以说,连甜水都惦记要上山采蘑菇,天一晴,就可想而知其他人了。

游寒村所有村民,分三伙。

一伙人是跑到田地里,看看天晴后,还能不能再划拉些粮食回家。

一伙人是在左撇子这里,帮着挖地基、盖猪圈儿,垒石头、和泥。

歇空喝水的功夫,嘴也不闲着。

这些中年汉子正和左撇子、满山他们唠嗑,你怎么养猪,如何避免猪瘟,怎么煮猪食省粮食还能喂得肥壮,以及将来养出老母猪,母猪的产后护理。

想的那才远呐,别看说话的这些人全都没养过猪,但猪后代都能给你安排的明明白白的。

而来左家帮干活的这些人,基本上全是在没下雨前,庄稼就抢收完的。眼下也就得了空,像里正五叔家的几位儿子全来了。

村里还有一伙人,大多数是以老太太、妇女、半大孩子为主,少数是会爬高树的青壮年,一看天晴了,立马扑向大山。

雨后,蘑菇长的那才叫快。

下雨影响秋收,那还不赶紧从别的方面多补一补?要不然到了冬日,咱吃啥喝啥呀。

要不说,劳动人民才是最有智慧的。

想尽一切办法,能多存野菜就多挖一些回家晾晒,能多采些蘑菇和山榛子就多采一些。

有的那年轻小伙子为采榛子松子,摔的鼻青脸肿也干劲十足。瞧那劲头,恨不得腿摔断,豁出去一冬天躺炕上养伤也要多划拉些榛子松子回家。

那玩意送到镇上卖进糕点铺子里,历来能换回不少银钱,就是不好采,这钱不是好挣的。要付出常人无法忍受的辛苦,才能采回家换银钱买粮食。

你想啊,要是好采,压根儿就剩不下,十里八村就会全跑来争抢。而且真有那种好事,大伙也不用惦记出门找活扛包了,就在家门口采它呗。

可想而知,能采到坚果的小伙子,得是非常有本事的人。还得是敢豁出去摔不死能爬起来的。

就这,挨着游寒村的外村人今日也来了。

外村人一加入,游寒村的妇人们急了,头不抬眼不睁,拎着土篮子累死也不歇气,一个劲儿的猫腰采蘑菇,有种不多干活,就会被外村占到便宜的感觉。

且妇人孩子们连松树塔也不放过,这玩意儿烧火才好呐,火旺啊。这样就能省下自家柴火,到时进城买针头线脑的时候顺便卖几捆自家的柴了。

虽然一大捆柴加一起都卖不上几个铜板,柴火那玩意又不稀奇,但是能卖几个算几个。凑上几文就能买斤粗粮填饱肚子。

妇人们一趟又一趟,将采来的蘑菇先倒在山边儿,松树塔也倒在旁边,然后赶紧再去采下一拨。

山下会派两个孩子一边看守自家的蘑菇,一边坐在筐上摘蘑菇,将那蘑菇拾掇拾掇。

要不说呢,今儿白玉兰很是感谢帮忙做饭的九嫂子,还有和她关系挺好的另两位妹子。

这等于九嫂子她们,主动放弃了采蘑菇,在帮她家干活。

白玉兰在酿酒时和秀花不停嘀咕道:“娘,你说,这咋感谢。咱家要是给点儿吃的吧,可她们只帮忙做一顿饭,就盖个猪圈儿,还不至于要给那么大的谢礼。”

白玉兰所谓的大谢礼就是蒸锅发糕,帮厨的这几人,到时晚上回家会一人拿几块。

别小瞧,这在村里真是大谢礼。

一般情况下,只有盖新房上房梁当天,或是家里小子成亲当日,被选中帮忙做一整天饭的妇人,才会分到发糕。

以及像咱家稀饭儿科举考上之类的,这个就不用多举例了,没有例子可举,十里八村就一个罗峻熙,还是在咱家。

礼“太大”了,蒸不蒸发糕呢,白玉兰拿不定主意。

给秀花烦坏了,一点儿屁大的事,在她耳边翻来覆去的磨叨。

看眼白玉兰:“那去蒸糕吧。”

白玉兰:“可我有点儿不舍得,一人要给四块呢。”

“那就不蒸。”

白玉兰忽然有点生气,她就纳闷了,她娘为啥对她总是没有耐心。别家亲娘和闺女聊这些过日子事,说起个腌菜来都可有话聊,到她这里,老娘却不爱听她说话。就这么烦她?

仓房门稍大动静关上了。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