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轮比赛结果出来比较慢, 因为它没有标准答案。主办方需要从各军校中抽调二十名相关专业的老师,一个场景一个场景看过去,从中筛选出最优秀的参赛者。
“带着两名智能ai全部牺牲了的直接淘汰。”
“直接淘汰?就算这里头有过亮眼操作的也不再考虑吗?”
“赛题都是从真实案例中筛选出来的, 参赛者就相当于是上过一次战场了。战场上不会给人第二次机会。一旦全员牺牲, 就意味着这次任务彻底失败。所以淘汰!”
参加第四轮的比赛的参赛者一共有三百名整,其中带着智能ai全部牺牲的参赛者有五十七名,这五十七名就被直接淘汰了。剩下的两百四十三名参赛者中,有牺牲一员的, 有牺牲两员的,带着ai全部存活的只有二十九个, 约莫是十分之一的概率。
有一个评委老师摇着头, 恨铁不成钢地说:“这个存活率太低了, 包括自己在内共三条人命啊……都已经是高年级的学生了,就这点水平吗, 要是被派去前线……”
“你放心, 等他们毕业后进入军队,他们至少要在后方服役两年, 才会被派往前线。在军队中那两年学到的东西比学校里六年都要实用,他们肯定能被历练出来。”
“对, 在战场上能学到很多学校里教不了的东西。”
……
评委老师们开始给每位参赛者的表现打分,他们会沉浸式进入那些考试场景。
虽然每位参赛者的真实形象都不一样,但是当他们进入特定的比赛场景时,他们的外观都会被调整成系统默认的统一模式,评委老师们直接看人物形象是分不出来谁是谁的。但如果对某一个学生特别熟悉,那么从具体的操作手法上还是能看出来。
“这个学生很有战场思维, 先确保小组的战斗力, 再保护伤员。”
“是啊, 这些学生还是太年轻,有战场思维的不多,终于出现了一个。”
“别太苛责,我们自己就是搞技术的,只是比学生们见多识广一点,所以能避免一些简单却致命的失误,也不见得就有战场思维了。咱们专业毕竟不产指挥官啊。”
这份场景显然属于沈星极。看到沈星极从万能工具箱里拿出涂层喷雾,又有一位评委点头说:“脑子转得很快,机甲外壳是用砬v-高能复合金属做的,好几个学生注意到了这点,就选择了11号喷雾。课本上确实是这么教的,在太空环境下,11号喷雾能最大程度修复砬v-高能复合金属的表面伤。但代入到实际案例,这里的外壳伤先经过高温灼烧又暴露在了有氧环境下,表面已经异化,23号喷雾才是最适合的。”
评委们接着往下看,看到沈星极换了能源后,大家并没有像南盛那样觉得他犯了常识性错误。毕竟一路看到这里,沈星极的处理手法都特别干净,让人觉得惊艳。
在机械臂的帮助下,沈星极动作飞快地改动着机甲内部的线路。
“这是要……”一位评委老师的眼睛亮了,“他要做双系统!”老师们的专业能力超出南盛太多了,南盛看不懂的,老师们只看了个开头就猜出了沈星极接下来的打算。
但没过两分钟,这位评委老师又推翻了自己刚刚说过的话:“不是双系统……这个学生胆子太大了,他要做一个能在单系统和双系统之间任意切换的变化态系统。”
这么短的时间,能做成吗?!
能!
顺着沈星极的思路,老师们分析说:“这种能够任意切换的系统确实是最适合这个场景的。两名机甲战士全部受了伤,虽然一个是轻伤,也做过急救处理了,但战斗力肯定有所下降,不能把全部的战斗压力都托付给他。双系统可以分担他的压力。”
“双系统需要两位操作员,很考验彼此间的默契,如果事后证明两人没法配合,这个双系统又能无缝切换成单一系统,让轻伤战士一个人操作。真的非常灵活了。”
“我估计这个学生等一下会把另一个驾驶舱也拼接到这台机甲上来(那个驾驶舱里躺着重伤ai)。虽然每位战士在上战场的那一刻都做好了牺牲的准备,但不到最后关头绝不能放弃生命。无论是自己的生命,还是战友的生命,那都是无比可贵的。”
“这才是真正的随机应变啊!看到目前为止,这是唯一一个把两位战友的受伤程度都仔细考虑进去的学生。前面那个把两台机甲拼装成一台的学生也很棒,但新机甲很考验战士的操作能力,虽然到最后也是全员幸存,但轻伤战士在这个过程里渐渐失去了战斗力。也就是太空站里只有一批星盗,如果再出现一批……他们就危险了。”
虽然这轮比赛没有标准答案,但它可以有最优解!
“这个次级能源也安排得非常漂亮!它同时成了生命维持系统和武器系统的次能源,无论那边的能量输出出现问题,它都能迅速顶上。这个衔接轴真的太漂亮了。”
来自复元联合、万安、三英的评委老师们互相打量着对方,他们都觉得这个学生应该来自对方两所大学。他们的心里同时划过了类似的想法:你们不老实啊,咱们多少年的老交情了,竟然还藏了一个这么富有灵性的学生不叫我知道!还怕我抢吗!
不怪三英的老师没有联想到沈星极身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