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447章 堵心(第1 / 2页)

关于小黄氏与娘家兄嫂争执的确切缘由,陆陆续续地传到了秦含真耳中。

小黄氏一心惦记着要把娘家侄女黄忆秋从堂弟黄晋成处接回来,又阻拦父亲与兄嫂听从伯父黄二老爷的劝说,回扬州老家探亲。她这么做的理由,一是侄女应该在自个儿家里过年,没理由去打搅堂叔;二是年关将近,离过年也没几天了,这时候回扬州探亲,日程太赶了,没有必要。

而黄大爷夫妻俩却被黄晋成说服,打算过年也不把女儿接回家,任由黄忆秋住在黄晋成那里,趁着过年时官员内眷们交际的机会,让她多在金陵城的官宦人家圈子里露脸。若是当中有哪家太太奶奶们看中了她做儿媳妇,黄忆秋的亲事不就解决了?考虑到黄晋成没有带家眷上任,黄大奶奶的身份有些不够,黄晋成先前提议他们回扬州探亲时,顺道请动他们这一支的一位老姑太太——即是黄二老爷与黄六老爷的大姐前来金陵。

黄老姑太太是一位节妇,亡夫生前官至正六品通判,眼下也住在扬州。若她能前来金陵,充作黄忆秋的引路人,与一众官家太太奶奶们来往时,就方便多了。那些官家女眷们可不乐意跟黄大奶奶这样身份的人说话。况且,黄忆秋家世不足,若是让人知道她曾由一位节妇教养过,说亲的时候,身价也能高上几分。

黄家人清楚自家与这位老姑太太关系疏远。要知道,黄六老爷这一支离开扬州,迁居江宁,都有好几年功夫了。他们也有好几年没怎么跟族人联系,只有黄六老爷与黄二老爷之间,每年有书信往来。至于出嫁多年又守了寡的老姑太太,黄六老爷恐怕都不大记得这位大姐的长相了。这样生疏的关系,怎么可能打动老姑太太,请她为黄忆秋提高身价呢?

但是,如今有嫡支的黄晋成出面相邀,老姑太太不答应的可能性很小。若是黄六老爷与黄二老爷亲自走一趟,给足老姑太太面子,把握就更大了。尤其是后者,其实一向跟老姑太太关系挺好的。

黄大奶奶自知身份不足,黄晋成的提议也不是没有道理的。他还让她去见过女儿,当她看见自己的亲生闺女打扮得如同一位名门淑女般,仪态万方地坐在那里喝茶,论气度比之薛家嫡支的嫡女也不差,她就彻底对黄晋成信服了。就算听从小姑子的指示,把女儿嫁给镇上那位不知来历的宗室贵人做了妾又如何?那时候的女儿跟现在的女儿根本没法比!

现在的黄忆秋,说是高门大户里出来的千金小姐,都有人信。黄大奶奶都不敢相信自己的女儿居然也会有如此光鲜的一天。而这样光鲜的女儿,正正经经嫁到显赫的官宦人家里做正室夫人,难道不是更好么?

黄晋成还告诉他们夫妻了,镇上那位贵人,乃是溧阳王府的子弟。若是别的王府,黄大奶奶兴许还不知道,可溧阳离江宁也不算远,她听说过些这家王府的事儿,知道他们并没有什么权势,也没什么钱。她的女儿如今出落得这般漂亮又气派,怎么能随便给人做妾?若那是位王爷或者世子,倒还可以考虑。普通的宗室子弟就算了吧!

黄家人的胃口在黄晋成有意无意的引导下,已经撑大了。小黄氏原本打算给侄女安排的前程,早已入不了黄家人的眼。黄大爷夫妻俩忙活着收拾行李,准备护送父亲与伯父回扬州邀请老姑太太,只留下一个儿子在江宁看家。他们还想着要赶在正月里将老姑太太接过来,好在正月走亲戚期间,让她为自家女儿奔走呢。

小黄氏这时候提什么接人,什么不许回扬州祭祖,还有什么已经给侄女儿想好了前程的话,就让黄大爷与黄大奶奶觉得刺耳了。

接不接人且不提,回不回扬州祭祖,又与她一个外嫁女什么相干?还看不起老姑太太的身份。老姑太太好歹也有六品诰命!小黄氏总是自诩秦家宗妇,在江宁的地界上,又有几个人承认了?若她有办法做到老姑太太能做到的事,黄忆秋也不至于到现在还没嫁出去了。

小黄氏总说已经盘算好了黄忆秋的未来,要把她送进宫里去做娘娘——可薛家人早就说过了,黄忆秋生得并不是很象秦皇后,如何能得圣宠?小黄氏又没个门路,只会嘴上说说,能管什么用?黄忆秋都十六了,再不定亲,就要成老姑娘了!

黄大奶奶还觉得,小黄氏分明无法把黄忆秋送进宫,却还坚持要把她接到身边去,说是到秦家宗房那里住着,会不会是打算趁着过年的时候,秦氏家族后生云集,安排黄忆秋与其中某个青年才俊相亲?黄家从前都觉得江宁秦家的份量不足,更别说是如今了。这种等级的亲事,哪里配得上他们名门黄家的女儿?!

小黄氏都要被兄嫂的想法气死了。薛家的话确实曾经令她失望过,但她后来回想,却始终觉得这里头必定有什么误会之处。兴许薛家那婆子只在年轻时见过秦皇后几回,几十年之后早已记不清了吧?若黄忆秋只是有些许象秦皇后,秦柏又何必一再对她优容关照?薛家那边不肯帮忙不要紧,她如今已经与薛氏恢复了通信。薛氏的儿子是朝廷命官,又是正经的皇亲国戚,总比薛家更有能耐些。小黄氏自认为侄女做了许多事,侄女的亲事理当由自己做主,结果如今兄嫂居然反脸就不认人了?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