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家里,舅姥爷就跟着爱国舅舅去了石庙,把钱给他们送去了,回来的时候,拖拉机上放着两口袋馒头。
他们村有开馍房的,一个队给换了一袋馒头。说是爱国舅舅和舅妈帮着他们卖肉,没空蒸干粮,多少的是大家的心意。
爱国舅舅回来就没进家,接着又去张集接三舅他们,说好的今天接他们回来过年。
姥姥拿出3800元钱,给了大舅妈。“红英,这次俺当家,你把钱收着。你爹这次可没出力,都是你们两口子忙活。”
大舅妈没接钱,“姑,俺们两口子光往外跑了,家里的活没干一点,可不能都要了,俺跟婉莹妹妹一家一半。”
姥姥笑了,指着她说:“你啊,就是个没数的,咱俩家一家一半,姑的那一半不都是你妹妹的。快拿着吧,你俩跟着五个孩子,以后花项多着那。”说完就把钱放到她手里。
“姑,孩子多俺也不怕,俺今年可没少挣,不是俺吹,俺三家数俺存款多。
姑啊,俺今年二十头猪卖了三千多,再加上这些俺就存一万了。想起来,俺自己都觉着不是真的,跟做梦一样。”
舅姥爷也说:“妹妹啊,这俩年咱咋过这么好了,俺也觉得跟做梦似的。”
姥爷搭话:“村里人有这种感觉的不少,都说是援朝的功劳,使用氨水、苜蓿喂猪都是援朝给出的注意。”
这才是悠悠期盼的结果,改革开放后要求领导干部“四化”,三舅年轻又有文凭,得趁现在打好基础,攒足资本。
接着,大家就给三舅他们收拾屋子。姥姥把自己住的屋子腾了出来,让三舅他们住。姥姥和悠悠住一块,姥爷带着昊昊他们住。
援朝舅舅他们一进家,舅姥爷抱着志新就不舍得撒手,还满脸惆怅的说:“也不知道智萍长啥样,这离得远了就是不方便。”二舅家刚生了闺女起名智萍。
三舅妈接过话说:“俺二哥上午刚打了电话,说智萍十四斤了,和志新一样重,白胖一个闺女。俺娘还跟着,嘱咐咱在家好好的过年,说她出了正月就回来了。”
孩子们围着白白胖胖的志新,都想摸他一下,三舅站在旁边看着,谁动就赶紧拦着:“不能摸弟弟的脸,要不溜口水。”
智茹拽着爷爷的胳膊:“爷爷,该抱我了,该抱我了。”
三舅妈跑到厨房里:“可憋死我了,这回可得好好的玩几天。”大舅妈往外撵她:“你还不能沾凉水,赶紧出去吧,要是落下毛病,咱娘回来可绕不了俺。”
三舅妈往灶火窝里一坐:“俺不干别的,就管烧锅。”大舅妈说:“烧锅有智慧那,你刚换的衣服,一会就埋汰了,还得洗,你又不能沾凉水。你要实在想干活,就去代销点里给咱姑帮忙吧。”
三舅妈听了,赶紧站起来。“嫂子,那俺去了啊,来的时候,俺娘专门嘱咐俺,来了帮着您做饭。”
“赶紧去吧,到咱家了,咱娘不在,你听俺的没错。”大舅妈拿了个干净毛巾,给她抽打了几下身上。“看这一会就落上灰了。”
代销点里一直忙到晚上八点,基本上都是石庙村的人,他们下午刚分的钱,大伙结伴来买东西,孩子在家眼巴巴的盼着,买身运动服穿着过年。
原来也不是买不起,不过人们一般不愿动家底。下午分钱了,那家都有五六百元。再说了,一头猪多卖七八十,这钱花着不心疼。赶紧来给孩子买衣服,明天可就是大年三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