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家不必搬迁,就留在扬州吧,家主之位也从今日起交给权义,希望你们能够成功。”扬州城外,刚出正月的天气依旧寒冷无比,还带着湿冷的冰雨,在临别之际,高骈对着眼前的两个侄子倒是露出了不一样的神情,“往后高家若有人违背律法,你二人也不必去薛洋面前求情,这点骨气我高家人还是有的。”
高济和高勋再也忍不住,双双跪倒在地,痛哭不已。他二人生平所学俱是高骈手把手教导出来的,在自己的子嗣不成器之后,子侄辈中的高济和高勋就更被高骈看中,否则高济也不会以小小年纪就官居节度使府左司马之职,力压军中宿将。
“高相公上船了,末将已安排十三司沿途护送,慧心禅师那边也已经收到传讯,不会让高相公有失的。”扬州城的城楼上,向杰见到薛洋盯着高骈登上一艘商船开始缓缓离开扬州渡口,也将自己的安排汇报出来。
“高骈这一走,属于他的时代就算是彻底过去了,一代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啊。”薛洋一声长叹之后道:“去通知军师和严先生,去观察使府商议大事,让陆翊和高济也过来。”说完之后自顾自的下了城楼返回已经改名为观察使府的前节度使府。
“主公唤我们来,结果自己却迟来了。”薛洋进来的时候袁袭等人都已经到了,严明见到他来迟了还忍不住调笑了一声。
“今日让大家来就是一件事,接管扬州。”薛洋坐下之后道:“你们军政两方现如今如何盘算的?扬州刺史的人选先生意属何人?”
“扬州是淮南道治所所在,也是大唐最繁华的州郡,所以刺史人选尤为重要。”见到薛洋发问,严明当即起身抱拳道:“而且我舒州新政在扬州乃至于淮南各地推行之成败也多集中在扬州一地,所以臣以为,尹世恒可担当此任。”自从薛洋打出淮南观察使的旗号之后,不论是严明还是袁袭,多开始向薛洋公开称臣,并且将观察使府称为幕府。虽然薛洋自己觉得不太习惯,但是倒也没多说什么。
不过严明提到尹世恒倒是让薛洋点了点头,袁袭跟着也道:“尹世恒此人倒是可行,有能力也有魄力,治所之地确实需要能够铁腕执法,推行新政之人坐镇。”
“扬州除去治所所在地江都之外,尚有高邮、仪征、宝应和广陵几座大城,县令人选也至关重要,这是臣拟定的县令人选名册,请主公过目。”严明拿出名册递给薛洋继续道:“自古淮扬之地富庶,除了商贸繁华之外,也是土地肥沃之所,按照接收的节度使府民册记录,扬州大部分土地都掌握在大家族手中,新政推广难度非常大,稍有不慎就会动摇根本。”
“先安排人手接管,然后再推行新政,将原有的县令中反正的人员全部集中起来,由民政部统一宣讲新政,然后部分回流舒州任职,部分安排到和州徐温那边,防止本地官员和各大家族串联阻挠新政实施。”薛洋扫了一眼,点了点头,严明将杜荀鹤、陈涛和李龙生等舒州干将一股脑全部抽调过来了,是的确费了一番心思。
严明点了点头,这些事情他领衔的民政部已经有成熟的方案,只需要薛洋点头就可以推行下去,所以在随后就朝着高济笑道:“高将军这几日烦请协助一二,扬州下属的四座县城还需要将军出面,如此才能免除部分官员的后顾之忧,放心前来扬州听训。”
他这句话倒是让薛洋点了点头笑道:“差点忘了,高相公在扬州余威犹在,正好可以安抚众官之心。”
“也幸亏有权义在,否则就算是我军拿下扬州,剩下的宝应等地只怕也要一一攻打才可底定,得一人扬州百姓顿时少了多少战火。”袁袭笑道:“若不是权义志在军中,只怕我都要将他推荐到扬州刺史的位置上了。”
他这一句话倒是让高济显得有些不好意思,只得抱拳苦笑道:“军师说笑了,这不是我的功劳,而是叔父的余威,济只是仗着人头熟悉而已。”
“通知陈家,尽快在扬州设立陈家总舵,将原本陈家在扬州各地的产业尽快恢复过来,同时通知和我舒州交好的商家豪门,向扬州商界吹风造势。”薛洋摆摆手之后让话题回到民政上,“待尹世恒上任之后,由陈家出面,将工商发展的势头先铺开,减轻新政推行的压力。”
“到时主公可要参加?”严明点了点头,工商先行,能够尽可能减轻新政推行的压力,尤其是土地政策。但是此前舒州工商虽然繁盛,但是各大商家在扬州的影响力尚浅。此时也只有薛洋出面,以淮南道掌控者的身份才能够迅速稳定人心,恢复扬州工商秩序。
“先让世恒宣讲,必要之时我会出席,帮他镇场子。”薛洋点了点头道:“世恒主持扬州民政,倒也没有多少要交代的。军政这一块你们军政部如何安排的?”
“启禀主公,目前我军南线尚有战事未完,建议将淮南军分成三个卫,第一卫坐镇扬州和舒州两地,拱卫中枢,第二卫以李孝常为统军将军,拿下宣州,搅乱江南西道局势,掩护水师扫荡江南道各地,以武力打通江南和淮南两道的商贸流通。”薛洋和袁袭对视一眼之后起身回道:“然后抽调第一卫陆明所部,并将两个独立营升格成都,补充部分原扬州守军,组建第三卫,就由权义出任第三卫统军将军,驻守和州,威慑庐州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