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十娘一身大红色百蝶穿花纹的遍地金褙子, 头戴红翡滴珠凤头金步摇, 脸上稍施粉黛。她看着镜中人照了照, 有些晃人眼, 都不太像她了。
本就是媚艳的容色, 这样华贵的装扮几乎消除了她身上所有的市井味道。整个人仿佛笼上了一层薄薄的光晕, 矜贵高雅。
萧谨严眼神沉沦其中, 突然不太想去守着边陲,跟沙土同寝了。
洛十娘其实很慌张,今日认亲, 她最为惧怕的,一是萧老太君,这第二人就是萧翼了。
继母可不是好当的, 而且她已经知道萧翼是谁了, 当初在城郊还帮过她一次。洛十娘心理上感觉自己侵占了原配夫人的位置,有些过意不去。
老实人终归是老实人, 换了高贵的身份与华贵的衣裳, 她还是心思纯良。
萧谨严爱极了她这一点, 走了过来, 牵过她的手, 像小年轻夫妻一样的腻歪:“别担心,一切有我。”
他一眼就能看穿她的心思, 在他可以控制的范围之内,几乎不会让她受到半分委屈。
“是不是太招摇了?妾身想换身衣裳。”洛十娘眼神诚恳道, 婆子告诉过她, 萧老太君出自名门,最为讲究礼数。她是续弦,穿大红也不是不可以,但总归有些不敬重已故的原配夫人。
萧谨严拉着她出去:“不必换衣,还有.......什么妾身不妾身的,你我夫妻情义深厚,用不着这般生疏。”
他记得原配夫人就是这样与他举案齐眉的,夫妻二人鲜少有话说,太过客道谦让,床事也像例行公事,没有太多的激情冲动。知道她已故的消息,萧谨严倒是即刻从边陲赶回来了,他也有不舍,但还没到悲切的地步。
情义深厚?
洛十娘还真没有察觉到。
萧家的亲族颇广,但今日在府上认亲的并不多见,张氏自然也在场,另外就是萧翼了。
洛十娘向萧老太君磕头敬茶,过程演练了多遍,还算顺利。
其实,萧老太君原先看好了御使家中的嫡女,那姑娘十八未嫁,却是个知书达理,琴棋书画精通才女。萧老太君想让萧谨严娶了她,这今后也可以红袖添香。
但见萧谨严对洛十娘处处维护,爱之如宝,萧老太君只能随了儿子的心意,让婆子给了洛十娘准备了一份大礼。
是一对嵌宝石双凤纹金镯,石榴红的大宝石有蚕豆那么大,泛着滴血一样的光泽,通透晶亮,绝非寻常物。
洛十娘又磕头:“儿媳多谢母亲。”
萧老太君迈过了心里的坎,面上表情却极淡:“起来吧,宋之还等着给你敬茶。”
洛十娘现在是侯府的正经夫人,萧翼也要喊她一声母亲。
洛十娘早就准备,心头还是咯噔了一下。萧翼身上与生俱来的气度与矜贵让她不太敢当这个继母。
萧翼从丫鬟手中接过茶,先敬了萧谨严,到了洛十娘这边,他开口道:“洛姨,您喝茶。”
态度恭敬,无半分无礼。确切的说,真的是发自内心的尊敬。
洛姨?
厅堂内的众人面面相觑,萧谨严脸色极为难堪,但洛十娘却是吐了一口气。
‘洛姨’这个称呼远比‘母亲’给她的压力要小的多。
她接过茶,笑的灿烂如花,“好,洛姨喝茶。”
张氏鼻音出气,讽刺的无声一笑。心想:新嫂子还真是个没见过世面的,宋之唤她一声‘洛姨’,她竟还欢喜之至的接受了?!也不知道她脑子里装的是什么?
萧谨严怒视了萧翼一眼,萧翼却无动于衷,又道:“洛姨小心烫。”他是的确极为敬重洛十娘。
洛十娘此刻再看萧翼,心情放松了不少,放下茶盏就亲手给他拿了大红包。
萧老太君未言一语,不过,她见洛十娘非但没有因为萧翼的‘不敬’而不悦,对她起了一丝好感。
萧翼接过红包,俊脸带笑:“宋之谢过洛姨,对了,崔洛现如今身在国子监,她离着崔家更远了。不如让她在侯府小住,逢休假还能来府上看看洛姨。”
洛十娘没想到萧翼会这般考虑周到,她也很想崔洛,但这件事不是她能直接做主的,就看向萧谨严。
萧谨严内心苦笑,他的十娘当真是傻,她都是侯夫人了,就连请封的诰命也下来了,她想留下谁在府上还不是一句话的事。
萧谨严想给洛十娘十足的颜面,他看向了萧老太君。
萧老太君是谁?当然知道萧谨严的意思。
“.......既然你已经嫁进侯府,你那儿子今后就是一家人了,你自己做主吧。”萧老太君对洛十娘道。这算是给了洛十娘权限了。
张氏一惊。
洛十娘也惊讶了。
传言高门大户的婆母大都难以相处,但她今天发现萧老太君非但没有苛责她,反而处处替她和洛儿考虑,洛十娘总是将所有人都往好处去想。
这个世上,有些人就是这般通透,心思情绪统统放在脸上。
这下,国色倾城的脸愣是笑成了一朵牡丹花:“母亲,您真好,儿媳打心底的欢喜呢。”
萧老太君嘴一抽,她还能说什么,只能笑了笑:“呵呵.....一家人,自是不必客气。”
萧谨严对洛十娘愈发的喜欢,但他怀疑萧翼并非真心接纳她。可当萧谨严看向萧翼时,却见他朗笑了几声:“今后有洛姨陪在祖母左右,父亲与我也能安心政务。”
萧谨严:“........”
父子两人似乎都向着洛姨娘,这让等着看好戏的张氏无从插话了。
国子监,士子们的寝房。
崔洛一到早便是喷嚏不停。
顾长梅听到一点风吹草动就拿着披风给崔洛披上:“今天起的太早。崔洛你为何就不愿意在侯府多待一天,好不容易从夫子那里得了两天假。”
今晨,崔洛与顾长梅五更就从侯府离开了,连早饭就没用。
崔洛收拾书册,准备去温习,她随意找了个理由搪塞顾长梅的多疑:“马上就要考核了,我担心会垫底。届时怕是会遭了吴师兄的嘲笑。”
她与吴甄剑皆拜在林老先生门下的事已经是众人皆知了。
顾长梅笑道:“你怕什么?吴甄剑屡试不第,他有什么资格笑话你。要是换做几年前,他有举人的功名还能捞个一官半职,现如今还不得在国子监熬着。”
朱元璋在位的时候,国子监的士子们还是很吃香的。学业完成之后,大多可以留京,或是外放。除了混个‘公务员’之外,还有另外一条路可走,那便是教书先生。这个教书先生不同于私塾里的夫子,他们一般都是去县学或是府学,也是拿朝廷俸禄的。
最先推行的是北方,特别是黄河、长城以北的地方。当时国子生林伯云等分教各郡,桃李满天下。
但到了后来,国子监士子们的发迹怎么也比不上科举出身的进士们,要是被分配到偏远山区,更是不知道猴年马月才能回京城。
故此,继续科考才是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