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她们在长公主府住到第五天的时候,董二夫人亲自登门跟长公主道谢,并且将沈君兮她们接回了家。
可她们几人一到家,便听闻二老爷准备带纪晴回山东任上去读书。
纪雯自是吃了一惊,也就去寻了王老夫人求证。
“好好的,为什么突然要带晴弟去山东?”纪雯就依偎到了王老夫人的身边,“之前不是说要等到他八月参加完乡试再说么?”
按照大燕律,参加乡试的童生们只能在户籍地考试,纪晴是京城人,到时候只能回京来考试。
可从京城到山东,即便是走水路,最快也要半个月,慢的话,一个月也不嫌多。
现在已经是三月了,八月就乡试,如果晴哥儿跟着父亲去了山东,路上还不知道要折腾掉多少时间。
王老夫人却是看着花团锦簇的院子叹了口气。
纪容若虽是回京的述职的,却在也闲暇时考校起儿子纪晴的功课来。
岂料纪晴背起四书五经是头头是道,可一说到释义却是磕磕巴巴的,一副不求胜解的样子,听得纪容若直皱眉头。
他知道症结并不是出在了儿子的身上。
上书房是教皇子们读书的地方,虽然也会讲解四书五经,可毕竟皇子们不要参加科举考试,教授的重点自然就会和外面的学堂不一样。
纪晴作为皇子的伴读,能够学成这样已是不易,只是这样一来,他恐怕是没有能力应付八月的乡试。
纪容若也就萌生了带纪晴回山东的想法。
为此他还特意带着纪晴进了一趟宫,亲自同昭德帝和纪蓉娘说了自己的想法,毕竟纪晴现在是七皇子的伴读。
昭德帝也就询问了纪晴自己的想法。
纪家是可以得到荫恩的人家,在一般人看来,纪家的人实在是没有必要去挤那千辛万苦的独木桥。
但北燕的规矩,荫恩的只能是武将或是闲职。
文治国、武安邦,真要想将来在朝堂上有个一展抱负的机会,还是得走科举的路子。
“我希望将来能和父亲一样为官一方,造福一方百姓!”纪晴信心满满地说着,昭德帝听着也就笑着应允了。
只是这样一来,整个纪府就增添了一抹离别的伤感。
“这是你爹爹的意思,”二夫人董氏就一边收拾着行囊一边笑着同纪雯道,“去了山东那边,晴哥儿可以更加心无旁骛地读书。”
因为一早便说好了,董二夫人会随着纪晴一起去山东,可真要离别,纪雯心里还是有些不舍。
她看着手中绣了一半的腰带,满心的后悔。
之前她一直以为母亲要八月过后才会离开,所以一直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以至于到了三月,她这根腰带才绣了一半。
董二夫人自是发现了纪雯的异样,她从纪雯的手中拿起那根绣了一半的腰带,笑道:“这是你自己绣的么?虽然针脚还有些稀疏,大体上已经很不错了,只是你的腰那么细,有必要绣一根这么长的腰带么?”
说完,董二夫人就把那根腰带往自己的腰上围了围。